央視1臺報道北京理工大學舉行校史館開館儀式
發(fā)布日期:2010-09-24 閱讀次數(shù):
供稿:黨委宣傳部 郝曉玲、學生記者 唐瑾 攝影:新聞中心 斯君


9月21日下午,校史館舉行開館儀式。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原吉林省省長、我校北京工業(yè)學院校友洪虎,原國家建設部部長、我校自然科學院校友林漢雄,中國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黃振春,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正局長)霍海丹,中國軍工文化協(xié)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蘇青云,中共海淀區(qū)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慰卿,華北大學工學院校友馬志清,自然科學院校友黎揚,學校黨委書記郭大成,原黨委書記焦文俊,名譽校長、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越,原黨委書記、延安精神研究會會長談天民,副校長趙平、趙長祿、李和章等出席了儀式。儀式由校學校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侯光明主持。參加會議的還有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各學院領導和師生代表。

到會各界領導與嘉賓共同為校史館剪彩

侯光明首先介紹了校史館籌建情況。他指出,建設校史館是我校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創(chuàng)建先進大學文化,營造校園和諧氛圍”的重要舉措。校史館是我校70年的辦學歷史的濃縮,它再現(xiàn)了一代代北理工人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歷程,展示了當今學校改革發(fā)展的巨大成就,突顯了我校在不同歷史時期為國家和革命事業(yè)、為人才培養(yǎng)、為中國高等教育事業(yè)所做出的貢獻和主要成果。校史館的建立,必將成為我校校園文化的重要陣地,必將成為育人的重要場所,希望今后每一個北理工學子都能夠到校史館來參觀學習,了解我們的歷史、學習我們的前輩,從中汲取不斷前進的精神動力和思想營養(yǎng)。
侯光明指出,學校文化建設工作即將進入第二個五年計劃,學校以樹立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核心,以提高大學的綜合實力、辦學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為重點,以提高師生的素質和能力、增強師生的凝聚力和使命感、促進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為目標,以追求卓越、科學發(fā)展為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繼承創(chuàng)新、因校制宜、與時俱進,建立健全大學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著力構建內涵豐富、特色鮮明、適應世界高等教育發(fā)展趨勢的先進大學文化,在辦學理念認同、管理制度建設、學術環(huán)境營造、文化品牌形成、校園環(huán)境優(yōu)化、文化教育和科學基地建設等方面形成標志性成果,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做出更大貢獻。他指出,希望全校師生以史為鑒,秉承延安精神的精髓,弘揚“德以明理 學以精工”校訓精神,牢記“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的教誨,踐行“高遠志向、精深學術、強健體魄、恬美心境”的育人理念,以探索客觀真理為己任,以掌握精深學術造福人類,共同努力,為實現(xiàn)學校三步走發(fā)展目標貢獻智慧和力量!

洪虎在講話中指出,北京理工大學是在延安精神熏陶下成長和發(fā)展起來的,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根據(jù)自己的實踐經驗,形成的屬于自己的精神,自己的理論力量。校史館的建成和開館,將為青年人了解歷史、學習歷史提供一個重要平臺,將為延安精神、軍工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創(chuàng)造積極的條件。最后,洪虎祝愿母校在新的歷史時期,抓住發(fā)展機遇,勇挑時代重擔,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高等教育發(fā)展之路, 培養(yǎng)和吸引國際化人才,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學,在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中發(fā)揮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貢獻。
黃振春指出,北理工關于校史的研究成果填補了共產黨創(chuàng)辦理工科高等教育方面的史料空白,對研究中國共產黨黨史和中國高等教育史起到了重要的補充作用。他指出,希望北京理工大學繼續(xù)繼承和發(fā)揚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不斷加強校史的分編與研究,加強校史遺物遺器的收藏與保護,加強校史的展示與宣傳,為傳承學校歷史、弘揚延安精神、繁榮校園文化,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出席儀式的部分領導觀看了校慶宣傳片《北京理工大學建校七十周年巡禮》。
央視CCTV—1朝聞天下欄目22日早播出北理工校史館揭幕新聞報道
(審核:賀亞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