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專訪】閆賀龍: 介然有知 行于大道
發(fā)布日期:2013-04-22 閱讀次數(shù):
撰稿:學生記者 符瑤慧梅 攝影:朗添嬌


黝黑的皮膚掩蓋不了他俊朗陽光的外形,溫柔的語調總是在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他的睿智與深邃,他今年23歲,剛剛大學畢業(yè),他是自動化學院最受學生歡迎的輔導員,他還有一個偉大的革命家的名字——閆賀龍。
“導員”一詞會給人以生疏又壓迫的感覺,但其威嚴不得不令人敬仰。而在2012級自動化同學們的眼里,閆導更像是一位善良可親的學長。在生活上、在學習上,他事無巨細。他清楚地記得每一個同學的名字,并且了解他們的性格,偶爾查寢、偶爾查堂,但總是以最低調而不失優(yōu)雅的方式監(jiān)督大家、關心大家。面對各種各樣的學生,閆導總能找到最適合的方法給予幫助和支持。
閆賀龍用了“開放”一詞來概括現(xiàn)在大學生活的特點。在他看來,中學到大學,學生的角色突然發(fā)生轉變,從父母身邊的乖孩子一夜之間成為獨立的自我,生活必然隨之改變。大學的環(huán)境是自由的,同學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尋找合適的位置,融入到多彩的大學生活中去。當然,大學還有更多更好的平臺來滿足大家的求知欲,你可以在藏書過萬的圖書館里盡情閱覽,也可以將新奇的想法帶入實驗室。事實上,在閆導看來,真正的“開放”在于課外,無論是社團的涉外活動,還是課余的兼職活動,都給了學生們接觸社會的最佳機會。閆導堅信,這早期的體驗將是同學們人生路上最純凈最珍貴的一筆財富。
談到目前的學生,閆導坦言,近年來的擴招使學生的層次開始不均勻,在如此寬松的大環(huán)境中又容易自我迷失,更多的人尚未清楚自己的方向,這也是最令學校和老師們頭疼的問題。大一的同學總是豪情滿懷,意氣風發(fā)地憧憬明天,閆導期望大家能夠將這份熱情保持下去,但是他更希望的是同學們在一天天成長的同時能夠找準目標、為之奮斗。為此,他經(jīng)常告誡學生,要在每一天的學習生活中逐漸找到自己在新環(huán)境下的定位,進而發(fā)掘目標,準確地把握目標并朝著靠近它的方向努力。
對于大一新生來說,雖然距離畢業(yè)很遠,已經(jīng)不少同學開始考慮未來的發(fā)展,現(xiàn)在,考研、出國還是工作仍是同學們爭相討論的話題之一。對于這些問題,閆導以自身經(jīng)歷給了新生們以啟迪。當初,他選擇保資是出于想停下兩年參與學生工作,半工半讀之后,他希望再根據(jù)經(jīng)驗再決定走向科研事業(yè)還是繼續(xù)從事學生工作。對于現(xiàn)在普遍存在的跟風現(xiàn)象,閆導不太贊同,他認為無論考研,出國,還是工作,都應該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已經(jīng)喜好和定位做出選擇,盲目聽從他人的建議極有可能抱憾終生。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尖子生,閆導并未強調“學習高于一切”的理念。相反,在他看來,更應該學會看淡成績。這里,閆導再一次強調了“看淡一切”的重要性——并不是考研或出國才能擁有美好的未來,即使是本科畢業(yè)同樣可以找到相當不錯的工作。
閆導說,我們應該以北理引以為豪。作為一所軍工類院校,學校掌握了多項國家軍事核心技術并承擔著重大任務,這其中也必然包含著很多涉密的內容,因此學校對外界的姿態(tài)總是很低調。閆導告訴學生們,既然選擇了北理,就應該充分相信它的實力,學校的很多專業(yè)、技術、思想、設備都是全國領先的,甚至是獨一無二的。
回首四年求學路,閆導說:“唯一的遺憾是四年太短,感覺太匆忙,現(xiàn)已少有機會和昔日的朋友相聚。”他希望新生們可以盡快地融入北理的新生活,享受并充實這一段人生中最精彩最美妙的時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這是閆導對自己的總結與期冀。在記者看來,他以一顆凡事淡然的心去理解生活,更以一種極為平淡的心態(tài)去擁抱人生,即他所說的“大人生”吧。在此,我想用老子一句“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形容這位年輕的前輩應該再合適不過。
他不但是一位優(yōu)秀的學長、導員,更將成為同學們大學之路上一盞閃亮的明燈,他將淡然的大氣潛藏于心,他值得擁有一個英雄的名字。
他是2012級自動化學院的輔導員,他叫閆賀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