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寫】陸耀:查微探著以精工
發(fā)布日期:2021-12-14 供稿:黨委宣傳部 趙琳 攝影:來源于本人
編輯:吳楠 審核:劉曉俏 閱讀次數:【編者按】在全黨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之際,黨委宣傳部特別推出“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專題報道,全面展現學校加強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取得的成績,生動講好北理工人的奮斗故事,廣泛凝聚學校事業(yè)發(fā)展的磅礴力量,以優(yōu)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時光飛逝,轉眼來到北理工已經17年有余。雖已退休,但目前仍有幾位博士生和碩士研究生沒有畢業(yè),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崗,帶好這批學生直到畢業(yè)?!痹?021年9月10日“師緣·北理”教師節(jié)榮休儀式上,計算機學院教授陸耀有感而發(fā)。帶著金絲邊眼鏡,梳著整齊的頭發(fā),穿著筆挺的西裝,在北理工校園中來去匆忙;退而不休,懷著滿腔熱情,一如既往地在這片寫滿記憶的土地上,閃耀著奮斗的光芒,陸耀因感動而來到北理工,因熱愛而奮斗在北理工。
“我的決定是正確的”
“之所以選擇北理工,源于我對北理工的了解和北理工人的樸實熱誠。北理工矢志強國的科研氛圍、務實低調的工作作風,深深打動了我,也讓我下定決心來北理工工作。”2003年,陸耀在日本群馬大學完成工學部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習獲得博士學位后,選擇回國工作。2004年,他入職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開啟了計算機視覺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
“2004年的時候,學校辦公條件還很有限,辦公資源供給和教師教學科研需求還有一定差距。當時的計算機學院院長付夢印和副院長賈云得下大力氣多方籌措,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為我解決了獨立的辦公室和實驗室?!睂W校延攬人才、支持人才的這份決心和魄力讓陸耀深受感動,在此后的17年里,陸耀也用實際行動回饋了學校的這份厚愛與關懷。
北理工濃厚的科研氛圍、良好的平臺支撐和領導同事的關懷與支持,為陸耀科研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廣闊空間。他帶領團隊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航天專項基金等項目30余項,在重要的國內外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fā)表學術論文150余篇。
十七年風雨兼程,點點珍貴。合力攻堅的煎熬、分享成功的喜悅、申請項目成與敗的艱辛、論文成功發(fā)表后的歡欣……酸甜苦辣百味交織,都成了陸耀一生值得回味的體驗。陸耀說:“回首在北理工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我更加堅信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在這里,無論是科研教學工作,還是學術交流與社會活動,我都從中得到了鍛煉,增長了人生閱歷,這是我一生的財富?!?/p>
“學生的成長是我最大的欣慰”
“在學生培養(yǎng)中,抓理論、重實踐、多互動很重要,要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用?!北诌@一育人理念,陸耀對于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抓得非常嚴格。他始終認為,學生對課程中的概念、原理、方法沒有掌握,是很難就應用理論知識開展實驗和研究。他要求學生對于重要的算法要能復現、改進,要能融入自己的思考與實踐,然后推陳出新,提出自己的創(chuàng)新方法。陸耀的學生不僅有國內的學子,更有海外留學生。課下,他會利用空余時間為學生答疑解惑,對于不能時時見面的學生,他會用郵件經常性地與學生進行聯系溝通。他先后承擔了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課程,包括中文課程“數據庫系統(tǒng)”、“數字圖像處理”、“計算神經科學”和全英文課程“Computer Graphics and Image Processing”、“Computer Vision”、“Digital Image Processing”和“Pattern Recognition”。結合這些課程的特點,他專門開設相關視覺與圖像處理算法設計實踐課,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獲得學生的廣泛喜愛。
2011屆博士畢業(yè)生、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教授周修莊已在國際頂級期刊和國際學術會議上發(fā)表多篇論文;2019級博士畢業(yè)生趙瑛已成為北京聯合大學師范學院計算機系主任……陸耀不僅是一位優(yōu)秀的科研工作者,更是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他認為,作為一名教師,最欣慰的事情莫過于看到自己的學生學有所成,在領域內有所建樹,成長為獨當一面的領軍人物。陸耀培養(yǎng)的留學生也都已歸國并成為大學教授或高級技術人才,孟加拉籍留學生Naleer目前已學成回國在孟加拉理工學院任教授;巴基斯坦籍留學生Javaria作為技術高管在一所中巴聯合跨國企業(yè)從事技術交流工作……“你若盛開,清風徐來”,這也許是對陸耀的最大褒獎吧。
“勞逸結合、張弛有度,科研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和健康的身體?!标懸珪r常這樣提醒自己,也常常這樣分享給學生。每學期,他都會為學生租用羽毛球場地,鼓勵學生積極運動,讓學生在枯燥的學習研究之余,保持良好心態(tài)與健康的身體。雖然研究和教學工作非常繁忙,但陸耀仍然會很好的規(guī)劃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閑暇之余,陸耀十分熱衷體育運動,羽毛球就是他的最愛?!拔液顽姾?、劉慶輝、李凡等老師代表學院出戰(zhàn),一起蟬聯了五屆北理工教工羽毛球比賽冠軍,在愉悅身心強健體魄的同時,也為計算機學院贏得了榮譽。”
如今,陸耀雖已光榮退休,但他仍難以放下對北理工的熱愛,難以割舍對學子的牽掛。他希望計算機學院的學生們能夠始終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深耕計算機領域,刻苦鉆研,創(chuàng)新突破,切實肩負起時代賦予的職責使命。
“只是盡了一份綿薄之力”
北理工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長、智能感知與計算技術團隊負責人,日本群馬大學、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客座教授,國際IEICE學會高級會員、IEEE/ACM會員……榮譽和光環(huán)并未使陸耀止步不前。他非常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來到北理工的初心是什么。
北理工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長、智能感知與計算技術團隊負責人,日本群馬大學、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客座教授,國際IEICE學會高級會員、IEEE/ACM會員……榮譽和光環(huán)并未使陸耀止步不前。他非常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來到北理工的初心是什么。
對于科研的熱情與執(zhí)著,可見一斑。這不僅僅是陸耀對自己的高標準嚴要求,更是一種家國情懷。當代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國家日新月異的發(fā)展,離不開一批批執(zhí)著攻堅的科技工作者們。在世界頂級學術交流會上,陸耀團隊的科研成果受到國外學者的廣泛關注,“那種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是難以言喻的。那既是對我們團隊科研成果的認可,更是對于培養(yǎng)了這個團隊的中國的認可與尊重?!标懸f。
在北理工的十七載歲月里,陸耀在計算機學院的人才培養(yǎng)、學科建設、科技創(chuàng)新等工作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而他卻只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只是盡了一份綿薄之力”。這種謙遜的學者風范,令人肅然起敬。
“東瀛數載求學路,歸來依舊一書生。 實事求是為明理,查微探著以精工。三尺講壇渡春夏,一支粉筆寫秋冬。喜看桐花丹山路,猶聽雛鳳清鳴聲?!?這首小詩,是陸耀對自己的總結,也是對北理工未來最誠摯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