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北京理工大學教授鄧玉林:帶著使命感做事
發(fā)布日期:2018-07-30 供稿:中國新聞網 編輯:吳楠 審核:王征 閱讀次數(shù):
原文標題:北京理工大學教授鄧玉林:帶著使命感做事
原文鏈接:http://www.chinanews.com/sh/2018/07-28/8582489.shtml
溫暖的笑容、謙和的態(tài)度,與北京理工大學生命學院教授鄧玉林交談的一個多小時里,記者感受到,鄧玉林的人生,不管是做科研,還是教書育人,從來離不開“使命感”三個字。
就任生命學院院長的14年里,鄧玉林帶領學院從零起步,用10年的時間,讓學院生物醫(yī)學工程躋身全國學科評估12強;身為科研人員,鄧玉林帶領其團隊攻堅克難,取得多項重大科研成果;作為教師,鄧玉林關心愛護學生,創(chuàng)造“快樂科研”環(huán)境,被學生們評選為“學校十佳導師”……
2002年,鄧玉林回到母校北京理工大學。
先后留學日本和加拿大,彼時的鄧玉林主要從事神經生物學研究,并有一些代表性研究成果問世。他首次發(fā)現(xiàn)糖尿病和帕金森綜合癥之間的關系,該成果在美國126屆ANA年會上被選為最有新聞價值的發(fā)現(xiàn)。
回到母校后,鄧玉林負責組建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后改名為生命學院)。帶著服務國家國防、航天等重大工程的使命感,同時結合學校特色和學院定位,鄧玉林毅然將其研究方向調整為航天生物工程。
“學院組建之初,確實遇到很多挑戰(zhàn)?!编囉窳指嬖V記者,彼時學校的生命科學研究從零起步,經費、設備和教室極度缺乏,鄧玉林不得不四處協(xié)調資源。
10年時間,終成蛻變?!?012年全國學科評估,學院的生物醫(yī)學工程排到第12名?!编囉窳终f,后來學院又組建了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多個省部級重點學科。
拿到國家863重點項目課題、承擔國防科工委民用航空專項、承擔國防基礎科研項目……學院進入生物航天研究主流隊伍,并形成了“空間生命科學載荷技術”“空間輻射生物學研究”兩大特色?!耙宦纷邅?,這是很不容易的。”鄧玉林說。
2011年,鄧玉林團隊研制的微流控芯片基因擴增裝置隨神舟八號飛船升空,完成生命增殖模擬實驗。“與電子芯片不同,微流控芯片相當于在芯片上寄存了一個實驗室?!编囉窳窒蛴浾呓忉尩溃舜问侵袊状?,也是世界上第三個國家在太空完整地利用芯片進行生命科學研究。
2016年,鄧玉林卸任生命學院院長,但其科研性活動卻一直沒有停歇。
2017年,中國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首飛,搭載了鄧玉林團隊設計的微流控芯片細胞共培養(yǎng)和分析裝置,“這在生命科學領域是最先進也是最復雜的任務,尤其是在完全無人操作的情況下完成實驗,對各種數(shù)據要求極高?!?/p>
頂住各種壓力,鄧玉林團隊24小時全程守候,克服重重困難,“實驗最后很成功?!?/p>
迄今為止,鄧玉林團隊已完成多項科研成果轉化,制成藥品、醫(yī)療器械等,為患者帶去福音的同時,服務北京經濟發(fā)展。
鄧玉林辦公室的墻上,掛著一塊簡易寫畫板,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各種數(shù)據。
“學生們很樂于找我探討各種學術問題。”在鄧玉林看來,育人是學校的根本職責,他一直積極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讓學生們做“快樂科研”。
“首先為學生營造創(chuàng)新環(huán)境,對學生質疑充滿敬畏與尊重;其次,讓學生體會到做科學家的尊嚴?!编囉窳终f,最重要的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使命感,對國家的使命感和站在科學前沿的使命感,讓他們帶著責任去做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