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新聞】北理工月球探測載荷創(chuàng)意設計參展“全國科普日”活動
發(fā)布日期:2016-09-18 供稿:騰訊新聞 編輯:辛嘉洋 審核:王征 閱讀次數:
原標題:6個月球探測載荷創(chuàng)意設計參展“全國科普日”活動!
為貫徹國家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激發(fā)大、中學生和科技愛好者的探索熱情,鼓勵公眾參加科學創(chuàng)新活動,國防科工局、教育部、中國科學院、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聯合主辦了本次“月球探測科學載荷創(chuàng)意設計活動”,面向全國大、中學生和科技愛好者公開征集月球探測載荷創(chuàng)意設計。本次活動從2015年底啟動,歷時半年,從全國257個候選項目中遴選出20項優(yōu)勝項目,包括3項一等獎,7項二等獎和10項三等獎。為了擴大本次活動影響,并配合全國科普日相關活動,探月與工程中心組織專家從20個獲獎項目中遴選出6個項目制成模型。
本次參展模型,大體分為4個板塊,簡單介紹如下:
(一)探索地球生命如何在月球長期生存。
包括北京理工大學選送的“微重力蟻群行為觀測設備”和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重慶大學)選送的“月面微型生態(tài)圈”。
“微重力蟻群行為觀測”重點在于從科學的角度,觀測螞蟻在月面的行為模式,探尋地球生命在月球的可能生存狀態(tài)。
“月面微型生態(tài)圈”的重點在于從工程的角度,探索如何在月球模擬出適宜地球生命生存的環(huán)境,支持生命較長時間存活,從而讓地球生命邁出地球搖籃。
(二)月面神秘“輝光現象”及其研究途徑。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選送的“CCD月塵探測儀”,展示了月球“輝光現象”的背景知識,以及如何通過CCD相機上月塵覆蓋程度的探測,實現對“輝光現象”的進一步探索。需要說明的是,模型所用模擬月塵由航天五院提供,是為探月工程實際地面試驗而專門設計生產出來的。
?。ㄈ┰旅鏈囟葴y量。
包括人大附中選送的“月球深層土壤探測裝置”和北京八中怡海分校選送的“月夜溫度測量設備”。
“月球深層土壤探測裝置”重點在于從利用較為復雜和先進的工程技術手段解決月球深層土壤溫度以及月面其他指標測量的問題。
“月夜溫度測量設備”亮點在于,利用簡單的熱脹冷縮原理,通過巧妙的設計,解決在沒有能源支持狀態(tài)下,月夜極低溫的測量和記錄問題(最低溫-180℃)。
?。ㄋ模┲袊糯煳呐c現代探月。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選送的“天涯共此時”項目,通過展示在地日晷和在月日晷在同一時段的不同刻度變化,向觀眾普及月面的時間和地面時間的不同,進一步讓觀眾理解地球和月球的自轉等天文問題。
同時,通過日晷這一個中國古代天文的重要觀測儀器,展現古代與現代、文化與科技的結合。很有展示效果和科普效果。
分享到: